经济学奥林匹克赛场迎来历史性时刻——2026年全球总决赛将首次在中国苏州举行,为中国学子开启通往世界舞台的便捷之门。国际经济学奥林匹克(IEO)作为全球13项科学奥林匹克之一,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发起,已成为经济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中学生学术竞赛。2026赛季预计吸引全球超过50个国家15万名学生参与,中国赛区参赛人数预计将增长30%以上。
一、赛事时间轴:关键节点全掌握
2026赛季IEO竞赛采用多级晋级制,以下是核心时间节点汇总:
|
|
|
|
|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作为2026年东道主将派出三支国家队参与不同级别的国际赛事,包括苏州全球总决赛和悉尼亚洲站竞赛。
初选站结果通常在赛后1-2周公布,中国站和全球站成绩则现场公布。报名窗口关闭后,未选择组别的队伍将默认分配至高级组。
二、组别选择策略:定位你的最佳赛道
2026赛季IEO针对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设置了三个组别,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别是成功的第一步。
各组别核心要求对比
|
|
|
|
|
|---|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选择建议:新秀常规组侧重基础概念理解,适合零起点或低年级学生;新秀高级组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基础,题目难度有所提升;专业组则涉及前沿经济议题和复杂模型应用,要求掌握全英文答辩能力。
组别锁定截止日为2025年11月20日,逾期不可修改,每位队员的学术背景必须符合所选组别要求。
三、报名与组队规则
报名组队:

参赛资格:面向全球7-12年级在校中学生,要求参赛者年龄低于20周岁。中国籍学生需持有大陆学籍或国籍证明。
组队规则:
初选站允许个人参赛或2-4人团队参赛(支持跨校、跨年级组队)
中国站则要求必须组成3-5人团队
报名截止前可自由更换队员,截止后未成队者将自动转为个人参赛
理想团队构成:一个具有竞争力的IEO团队应包含经济理论专家、数据分析能手、商业策略分析师和演讲表达专家。团队成员应提前磨合,定期进行全真模拟演练。
四、竞赛环节全解析
IEO构建了多维度、阶梯式的考核体系,全面评估学生的经济学素养。
初选站:经济学测评
以客观题为主,新秀组40题/60分钟(微观经济学+宏观经济学+个人理财),专业组45题/60分钟(增加国际经济与时事)。计分规则为答对得10分,答错不扣分。
中国站:多元考核环节
1.经济学测评(权重30%):进阶宏微观经济学、基础金融学
2.商业案例分析(权重35%):给定真实商业案例,提出解决方案并答辩
3.金融素养测评(权重25%):个人理财规划、投资与风险管理
4.学术工作坊(权重10%):团队协作解决特定经济学问题
全球总决赛:国际视野拓展
在中国站基础上增加国际经济议题,新增“经济政策限时辩论”环节,团队代表不同经济体,围绕“债务重组”或“气候赔偿”等议题展开博弈。此外,还增设数据定量分析环节,要求通过Python处理世界银行经济数据并撰写报告。
五、高分备赛策略
基础期(当前至11月):知识体系构建
精读《经济学原理》等经典教材,建立完整的经济学知识框架。新秀组应重点掌握基础概念和生活化案例解析;专业组需强化国际时事分析能力,掌握500+经济学术语。
每日学习计划:每日刷真题5-10题(限时≤90秒/题),按模块绘制思维导图,建立个人案例库。
突破期(12月至2026年2月):真题实战训练
完成历年真题,重点突破专业组国际经济板块,建立错题本。专业组需专攻时事陷阱题,模拟政策效应分析。
团队协作优化:每周进行案例特训,选择最低工资政策、碳关税等新题进行模拟。制定分阶段任务表,明确分工,定期沟通。
冲刺期(2026年3月至赛前):全真模拟演练
进行全真模考和多边谈判预演,研究往届金奖答辩视频,学习PEEL论述结构。针对商业案例分析环节,压缩决策时间,制定24小时高效工作流程。
关注时事热点:定期阅读《经济学人》《华尔街日报》等权威财经媒体,特别关注美联储政策动向、地缘经济冲突、数字货币监管等全球热点经济议题。
六、晋级机制与奖项设置
了解晋级规则和奖项设置有助于设定明确目标。
晋级规则:
区域站→中国站:团队总分排名前20%直接晋级;个人排名前10%-15%可晋级
中国站→全球站:仅专业组可晋级,晋级率低于5%
奖项设置:
个人奖项:最佳个人能力奖、最佳演讲奖、经济学学术大脑奖
团队奖项:最佳智囊团奖、最佳代表团队奖、金银铜牌团队
近三年晋级阈值参考:新秀组区域站需≥540分(满分720)可晋级中国站;专业组区域站需≥950分(满分1440)。
备考新赛季IEO竞赛的同学
可扫码免费领取近十年最新真题+答案解析+备赛书单




